欢迎来到四川省雅安中学! 现在是:2024年12月22日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网站 >

新课标下教师角色转换的几点思考 程敏

来源:初中语文组 时间:2013-06-28 16:25:57 浏览次数:4860次

新课标下教师角色转换的几点思考

四川省雅安中学语文组   程敏

    聆听了刘永康教授关于新课程改革的讲座,受益匪浅。其中,刘教授把未来人才的构成要素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使我们明确了教育的培养目标,明确了素质教育的特点和实质,明确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他谈到未来人才的构成要素有:

   (一)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三)具有民主和法制意识。

   (四)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具有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七)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未来人才的构成要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传统教育则单一地把培养和训练应试能力作为目标,在很大的程度上偏离了教育的本来目标。由此我想到,培养目标的差异是和教师扮演的角色相关联的。教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角色功能,而角色功能的不同,就决定了培养目标的不同。  

      我们不妨把两种角色进行以下比较:

   传统教育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有:作为知识传授者被比喻为“红烛、春蚕、一桶水”;作为组织者、管理者被比喻为“工程师、园丁、家长、警察、法官”。
  新课程下教师扮演的角色是: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的教育者;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智力资源的开发者;未来生活的设计者;心理健康的指导者;学生集体的组织者;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者;教育现代化的开拓者。

   非常明显,传统角色的角色功能,是培养传统意义上的高分低能的人才;而新课程角色的角色功能,正是培养具有刘永康教授所说的七种素质和能力的新型人才。因此,在新一轮课改中,转换教师的角色就成为在真正意义上实施新课程的关键。
  新课标下教师角色转换是由新课标的基本精神决定的。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根据这个理念,新课标制定了六个具体目标,即六个“改变”: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播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一味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新课程的这六个“改变”,决定了教师的角色也必须随之改变,否则就不能实现新课程所要求的角色功能。

    那么,新课标下教师角色是什么呢?
  (一)教师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但在新课标下,“传授者”的概念发生了变化。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生的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的书橱,而是教他如何去思维,教他如何象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从求知过程中组织属于他自己的知识。
  新课程又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要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做人,使文明积淀为人格。
 (二)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为了达到此目标,具体应做好如下七点:
 (1)教师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2)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3)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4)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认知能力。
 (5)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
 (7)教师作为参与者,与学生们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教师要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三)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和教学资源的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教科书、教参、考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有专家经过调查研究尖锐地指出:现在有不少教师离开了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怎么上课、怎么出考卷。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定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这就要求教师由“四统一”(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统一资料、统一考试)下的“教书匠”转向科研、创新型教师;单一型教师转向综合型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综上所述,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让我们在实施新课程的征程中,彻底转换教师角色,为培养具有未来社会所要求的素质的新型人才而努力。

                                                                   200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