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四川省雅安中学! 现在是:2024年12月22日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网站 >

新课改中教学模式的新探索 程敏

来源:初中语文组 时间:2013-06-28 16:20:30 浏览次数:4954次

新课改中教学模式的新探索

四川省雅安中学语文组  程敏

    课文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课文该怎么教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新课程标准的教材如何教,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如何设计,这是广大一线教师孜孜探究的课题,经过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经过对新课标的深入学习,加上学习先辈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笔者做了一些尝试,探索出了新课标下课文教学的基本模式:

    整体感知——师生质疑——引导探究——揭示本质——挖掘人文——迁移扩展。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课文,这一步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学生通过齐读、自读或默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理解课文语言的蕴涵,初步感受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方法是让学生读完课文后,畅谈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和感受,老师作简要的点评和点拨。

    师生质疑:学生提出对课文的疑问,老师择选其中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再补充设计一些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

    引导探究: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或老师设计的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又富于启发性的问题进行探究。可以根据问题的特点安排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全班辩论等形式。

    揭示本质: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透过语言文字的表象,揭示课文的内在本质,理解课文的深刻主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挖掘人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对课文深层次理解的基础上,注重挖掘课文蕴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品质和人格精神的熏陶和培养。

    迁移扩展:课文教学完毕之后,总结出可资借鉴和推广的学习方法,并指导学生加以迁移扩展,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我认为,这个课文教学模式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环节明晰,条理清楚,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存在很多的弊端:

1、文本解读的应试化倾向。凡是与考试题型有关的内容,就会在课堂上被无限地放大,并且将得到强化训练,而所谓与考试题型无关的语文基本能力训练,就会草草收场,甚至被偷梁换柱。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只会考试,缺乏真正的实际语文能力。

2、主题理解的单一化。教师照搬教学参考书的答案,学生机械地背诵,在考试中,教师的答案似乎就是唯一的标准选择,学生也奉为金科玉律,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主体思考的巨大潜能和自由空间。

3.有机整体的破碎化
  文章是一个有机整体,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一个层次,都与整个文章有着内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可是现在的语文阅读,常常把一个活生生的文章整体肢解得零散破碎。虽然近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有较大进步,在阅读分析题上开始出现整体的宏观性试题,但有些阅读题仍只注重局部的字词、表达等内容的提问,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它会丢失许多宝贵的文章的思想和灵魂,也会使文章的局部和碎片失去活力和生命。
  4.教学方法的模式化
  它主要表现为文章解读的三步曲,即主题思想、层次结构和写作特点。主题思想的概括也有明确、固定的句式。在分析议论文的结构时,总是老三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或者绪论、本论和结论。这带有一定的程式化倾向。议论文的结构形式丰富多彩,是不能用模子去套的。写作特点的分析,也常常千篇一律地从语言、修辞、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概括,而缺乏文体的独特视野。阅读练习,常常是考试试题的复制和克隆,并且用题海战术来强化题型意识。由于受考试模式的制约和升学率的影响,教学方法很难进行较大的改革和变化。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的不发达,文本解读的学科视野受到限制,缺乏现代的理论思维色彩。中国传统的文本解读,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那种思维模式,即是一种直觉的、辨证的、综合的、形象的思维。而这种新课标下体现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下面这些优点:

1、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既教给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又用语文所承载的人类文化熏陶学生,注重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

2、教学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的安排,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开启心智, 挖掘潜能, 培养创造型人才。

3、体现了大语文观,以教材为基点发散开去,把人类文化引进课堂,广取博收,内容丰富。

4、提问具有开放性和发散性,不追求答案的唯一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5、体现语文科的人文性特点,注重挖掘教材所蕴涵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

6、课文教学注重整体感知,不对课文做支离破碎的烦琐讲解,注重培养语感和悟性。

7、注重学法指导,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注意总结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扩展运用,有利于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课文教学是千变万化的,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局限性,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可是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变化地、灵活地运用这种教学模式,使课文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基于这种想法,把教学中得来的一点心得记录于此,与语文界朋友商榷。

                                                                    200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