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导学案的一些思考
初中语文 郑继琳
导学案是在新课标理念下用于指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教师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导学案,让学生学会自学。在使用导学案的近一年时间里,感觉有以下问题是在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
一、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有适宜的学习目标。整个导学案应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所有的导学环节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都必须和学习目标相对应,为目标的达成服务。
二、要紧贴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无论是导学案的编写还是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课本。因此,编前必须深入阅读文本,钻研教材,深刻领会编者意图,文本作者表述的内容、思想感情和教材教学要求,切实认真地备好教材,为导学案的编写打好基础。如果制定导学案时脱离了教材,忽视了学生,名义上是以学生为主体,其实是老师越俎代庖,以教师的思想代替学生的思想,随意拓展,既无科学性,也没有针对性,出现为“导学案”而“导学案”的现象。
三、注重“导”性。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信任学生,注重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不能让导学案成为教案的翻版,这样既束缚了教师的个性创造,又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导学案不可异化成练习册。有的导学案就是同步练习册的翻版,课前的预先学习就异化成了急功近利的做题,课堂相应就异化成了索然无味的对答案。教师导得无味,学生学得索然。
五、分层导学,注重探究性学习。导学案要围绕课文的知识点进行设疑、质疑、解疑,设计的问题要有效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如果对问题设置过多过碎,肢解了课文,就失去了整体性。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即把知识转化为导学问题、探究问题,把问题按阶梯式由易到难呈现出来。通常第一层次为“识记类”,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后迅速解决;第二层次为“理解类”,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第三层次为“应用类”,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实际问题;第四层次为“拓展类”,要求学生能把所学知识和社会生活实际挂钩。
每份导学案的份量要适宜,不要过简,也不要过于繁杂,不能让导学案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导学案上可尝试设置学生反思和教师反思板块,让学生对本课进行反思,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师也可在课后及时反思课堂教学环节中的优点和不足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总之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可以多一些激励的话语:“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温馨提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