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四川省雅安中学! 现在是:2024年12月22日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网站 >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处理文本教学和文本拓展关系的困惑 徐晓娟

来源:初中语文组 时间:2013-09-20 22:56:59 浏览次数:4616次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处理文本教学和文本拓展关系的困惑

徐晓娟

       语文学科是一门同时具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而在语文教学中有时候很难将二者的关系处理的很妥贴,尤其是注重基础教学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就自己的教学活动而言,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但是因为时间关系,又会减少对文本的深入挖掘。一篇课文上下来,总觉得顾此失彼,如何做到既能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能让他们在拓展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掌握同一类型文章的学习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时时让人困惑。

       究其原因,发现:一是和初中生所处的年龄特点有关系,二是和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有关系,三是和初中生的阅读范围和理解能力有关,四是和初中在小学阶段养成的语文学习态度习惯有关,五也是和学期教学时间和学期教学目标有关。

       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既然教材是例子,教师就不能像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那样,只是一味的诠释教材,剖析文本,而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语文素养,对文本进行适度的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进而逐渐积累语文知识,逐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这也就是专家所说的依据文本,而不拘泥于文本。这也就做到了对文本的超越。另一方面,这种延伸和迁移活用,教是为了不教。

      在本月教学活动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是上《花木兰》这篇文言文。它是一篇讲读课文,虽然花木兰的故事家喻户晓,但是对于毫无文言知识积累的初一学生而言,也足够让他们望而生畏的了。

       在花了一定课时带领他们梳理内容积累文言文知识,了解这个人物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以及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之后,完成了基本的教学任务,一周的课时已经过半,就没有带领学生再深入地挖掘花木兰似的这一类巾帼英雄。作练习时还是碰到了意料之中的问题:在对花木兰的几种评价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绝大多数的学生选择了D项。四个选项分别是A项:花木兰替父从军,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B项:花木兰替父从军,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C项:花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且反映出他们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D项:花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人民的爱国精神,而且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封建礼教的抗议。

       询问学生在做这道选择题,首先排除的是哪一项的时候,很多学生回答排除A项,再问为什么的时候,有些学生回答,A项和B项太短了。回答让人感觉虽有玩笑的成分,但有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分析选项时,我顺势抛出一个问题行文中主要表现她的女儿性情还是男儿性情,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像一颗炸弹,整个教室顿时项砸开的锅一样,有的说女儿性情,有的说男儿性情,有的说二者皆有。我一看他们激动的样子知道他们的兴趣来了,而这恰恰也是我想在文本教学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进行深入拓展的部分。于是,我说不管你们认为的观点是什么,都要在原文中找出依据,拿事实说话,以理服人,我都认可。学生们一听我说要找依据,立刻安静下来,迅速的翻看课文,纷纷为自己的观点找依据,学生之间自动地分成两派互相激辩,连平时不怎么发言的个别同学,都非常踊跃地参与到辩论之中。看到他们在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时候,我就把这个课堂交给他们去表现,而不是急着往下讲联系。

       在接下来的第二节课中(连堂课),我要求大家想几个类似花木兰的巾帼英雄,他们举出了穆桂英﹑ 樊梨花等等一长串的名字。我结合自己的理解总结了他们的发言。这些巾帼英雄们的出现,无论是历史的记载,还是虚构的传奇中,背景都是烽烟四起强敌犯境之际,这些女人因为战争才名留史册。从历史的纵深处看,这无疑是千年来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作祟,就连孟母为教子曾经三迁住地,在孟母塑庙里都没有孟母的影子。由此可见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之深远,一直到现代社会。但是,我话锋一转,《花木兰》里有表现对封建礼教的抗议吗?经过上一堂课的激辩,同学们认识到选项D有些牵强了,并且认识到自己在看待问题时没有深入的理解,仔细的思考,就想当然地作出了选择。

      原本准备用一节课的三分之二时间就把自主反馈的练习给讲完,马上进入新课的学习。因为一场临时的辩论,虽然原定的教学计划又没有完成,但是心里是欢喜的,语文教学只有揭开文字的外衣,才能深入到文字的内核。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是语文学习的法宝。同时,文本教学和文本拓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甚至是为了阶段的测试,追赶教学进度的情况下,如何平衡二者间的关系的问题又成了我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