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四川省雅安中学! 现在是:2024年12月22日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网站 >

《价格变动的影响》评课发言记录

来源:本站 时间:2020-09-21 09:56:59 浏览次数:2473次

价格变动的影响评课发言记录

一、主讲老师的设计意图和课后反思

龚虹燕老师:北附的课堂有一大特色,就是将课堂最后8分钟留给学生画思维导图、做课堂交流,所以课堂用于教学的时间共37分钟。本堂课我想达到两个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知道5个函数坐标图;二是以猪肉价格上涨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经济生活的学习兴趣。下面是我的简单的教学反思,课堂中我觉得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在于:一是我急于在37分钟内把本堂课的内容讲完,所以课堂节奏较快;二是我跟学生非常熟悉,所以我会不自觉地在学生自主探究时催促学生“搞快点”,可能没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自主思考;三是课堂逻辑不清晰,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过渡不自然;四是讲漏了特殊情况下商品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动关系。这是就我目前想到的几点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多多指点,谢谢。

郭彦婷老师:我力求以猪肉价格上涨为线索,贯穿整堂课。首先,展示猪肉价格上涨图片并提出问题:猪肉价格上涨对我们的生活消费产生了那些影响,来导入新课。其次,播放了一段小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猪肉价格上涨后,市民们做出的一些消费选择。通过课堂小调查,将学生置身于猪肉价格上涨的情景中,做出消费选择,直观感受商品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得出一般商品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接下来,又用到了一段介绍猪肉上涨的小视频,视频中反映出猪肉价格虽然上涨了,但对我们猪肉需求量的影响并不大,目的是导入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最后,以猪肉价格上涨后,食堂中菜品的变化为案例,引出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其中一些具体的知识点,比如高档耐用品、互补品等知识点,无法用猪肉这个案例来讲清楚,就补充了一些经典的案例。下面是我简单的教学反思:一是由于学生能够较快地完成探究活动,我就调快了课堂教学节奏,所以整堂课的节奏会显得稍快一些;二是整堂课我始终带着紧张的情绪,我也一直努力地在说服我自己放轻松,但依然很紧张。这就是我简单的教学反思,请大家批评指正。

微信图片_2020091615134018.jpg

二、听课老师点评发言

杨旖旎老师:郭老师用猪肉上涨的案例贯穿整堂课,视频、图片素材展示的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体现了郭老师教好的学科素养。作为郭老师的指导老师,我跟大家分享她的磨课过程,刚开始试讲的时候,课堂的过渡比较生硬、与学生的互动较少,灌输较多,而且案例较为分散,没有用猪肉这个案例贯穿整堂课。后来我们在她原有的教学设计基础之上,给了她一些建议,做了相应的调整。但是今天的课堂呈现与我们的预设有一定的差距:今天的课堂上,小郭老师的语速较快、课堂的节奏较快;有些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没有突出强调,例如讲需求法则时,没有强调一般情况,否则无法引入特殊情况;在讲特殊情况时,存在口误,这时需要提醒学生自己有口误并及时纠正;与学生互动较少,画函数图像时,给学生自我呈现的机会教少;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没有给学生准确的反馈。

思想政治课既是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也是能力与方法培养的一个载体。在《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框题的同课异构教学中,郭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努力把学生置身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关注经济生活、关注社会。郭老师在课堂教学从容淡定,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精神风貌,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课堂上有笑声、有讨论声、质疑声、有此事无声胜有声的思考声”……那时的政治课堂是有魂的有神的高效课堂。希望郭老师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将预设与生成更好地融为一体。课堂教学时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而不是静态的展示教学预设的过程。通过更好的师生互动让生成自然形成,从而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龚老师与学生很熟悉,与学生交流更具亲和力,课堂最后的8分钟,学生画思维导图,做自主总结、互相交流,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部分。但是整堂课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预设痕迹太强,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听懂;二是教学环节、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较为生硬;三是没有讲到特殊情况下商品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动情况,商品的需求弹性也没有讲授得特别清楚;四是你讲到引起商品需求量变动的其他情况,讲了在政府提供补贴后,商品的需求量变多的情况,但如果再全面一点,举出商品需求量减少的例子,效果会更好;五是评价学生时,不要一味肯定,同时也要注意语言的凝练,语言的组织不要太随意;最后,纠正一个不恰当的表述——负相关,这里我们只能说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是正向变动还是反向变动关系,不能说是负相关,因为负相关的取值可以取到负数范围,而经济生活中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取值是大于或等于0的,不可能取负数值。

姚洪彪老师:龚老师上课给人的感觉很轻松,学生也很容易融入到课堂中去,郭老师显得很淡定、从容,逻辑性特别强。好的方面前面的老师已经提到了很多,我们可以想想进一步改进的地方:郭老师上课时的语言还需更规范一些,语速偏快,两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预设的环节,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不够。首先讲龚老师的课堂,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在画函数图像时,你提问有没有同学愿意起来解释一下黑板上这位同学画的函数图,台下有位同学很积极地举手想起来解释,可是你却说还是让画图的同学来解释吧,之后台下的这位同学就再也没举过手了,他的积极性就降低了;其实我个人觉得,这种情况下,就让台下的那位同学来解释,然后问台上的那位同学,台下同学的解释跟你的想法是否一致,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得以体现,顺便表扬一下,这样容易激发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第二个例子是,在讲到其他原因导致商品需求量变动时,你举了汽车补贴的例子,有位同学上去讲解,但讲的是国家对生产厂家的补贴,而PPT材料中显示的是对消费者的补贴,当这位同学讲完后,你就顺着这位同学走了,被学生带偏了,就讲到对生产厂家的补贴去了,你当时可能太紧张,就没有很注意地去听学生的讲话内容。而郭老师的课堂上,有好几次,你让学生画函数图像,只是走下讲台看了看学生画图的情况,没有对学生的画图情况进行呈现,这种情况下,其实可以用2种方法来处理:一是请几位同学起来展示他的图,不一定非要在讲台上展示,也可以在座位上展示;二是可以让同学之间交换看对方的图画。希望两位新老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和我一起,我们更多地去关注学生。

祝昌华老师:两位老师的基本素质不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龚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很有优势:教师的亲和力、对课堂的掌控力、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这堂课做得特别好,郭老师在这些方面可以多向龚老师学习。从整个课堂结构的角度来说,从导入到授课到总结,大家总体上做得比较好,但我有个建议,当课堂当中剩余了很多时间,我们可以设置一点练习题,用一两道题突破难点,巩固所学内容,同时也能让课堂结构更加完整,当然你可以把习题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有这个预案,如果课堂时间不够,可以不做。从课堂教学理念上来讲,两位老师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龚老师的课堂很好地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留出课堂最后8分钟给学生自己复习、巩固、提高。相比之下,郭老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还不够,其实郭老师的PPT上很多的内容本来可以让学生来回答,但你就自顾自地讲出来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语言节奏、语调变化来看,郭老师的课堂语言节奏稍快,语调变化较少,龚老师在这方面做得更好一些。对教材的把握、挖掘方面,龚老师深度挖掘了一般商品需求法则那,价格因素引起的需求变动和非价格因素引起的需求变动,虽然教材上没讲,但考试当中经常考,这个发掘非常好,这方面,郭老师可以向龚老师学习。但在知识的讲解、生成方面,龚老师在这堂课上稍显得突兀了,有些结论一下子就的出来了,缺乏循序渐进地推导过程,节奏略快。

孙静老师:两位老师都采用了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PPT制作得干净、简洁,突出了教学重点,这是做得较好的地方。但两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激情,偏重知识讲授,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虽然偏重知识讲授一直是经济生活教学过程中的一大特点,但我们也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让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去接受、理解、掌握类似的艰涩难懂的知识内容。好的地方前面点评的老师们已经提到很多了,下面我点评一下两位老师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龚老师课堂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是没把控好学生互动环节的时间,中间停顿过多,导致课堂出现断层,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不紧凑。二是课堂的重难点不突出,而且很多内容是可以深入挖掘的,例如,判断两种商品是替代品还是互补品,可以设置出原材料和派生物之间是互补还是替代关系,设置一点障碍让学生去辨析;需求弹性里的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我个人认为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场景进行变动的,如果是刚需,那就是生活必需品,不要让学生固定在这个思维上,培养学生用一种辩证、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三是一些知识细节上没有给学生交代清楚,函数图像没有指出谁是自变量、谁是因变量,在经济学上一般情况下,y轴是自变量,x轴是因变量,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者说给出背景材料的情况下,可能x轴是自变量,y轴是因变量,这里必须给学生交待清楚,否则容易跟数学上的坐标图相混淆。非价格因素引起的线移动,这一块,郭老师没有讲,龚老师讲了,这很好,但是非价格因素有很多,除了政策因素,还有其他的非价格因素,这里没有讲清楚。在替代品和互补品那,也有一个问题,x轴和y轴可能是同种商品,也可能是不同种类的商品,也得给学生交代清楚。郭老师课堂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是讲课过程中出现了语言停顿,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表现得很紧张;二是对学生的回答点评不到位,不管学生的回答对与否,首先要肯定学生的勇气,保住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回答错误,一定要告诉他错在哪里,回答正确也一定要指出对在哪里。例如,黑板上你请学生画的两个替代品价格与需求的关系图,为什么两个图都可以,原因是价格与需求变动的幅度是否一样,你没有跟学生解释清楚,左边的那幅图作图不规范,你也没有及时指出来,而且互替品价格与需求的关系图,是不同的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需要在板书上表示出来。

刘林卉老师:刚才各位老师对于这两堂课的优点、不足之处都说得非常全面,我也比较赞同各位老师的观点。从教研员的角度来看,我感到很欣慰,这是两朵优秀的后浪,因为两位老师对教材的处理、与学生的互动等方方面面能做到这个程度,这个起点已经很高了。雅中和北附这两个学校,有这种渊源来开展联合教研活动,这也是其他学科目前还不具备的条件。两位老师想面面俱到,想把每个知识点都讲透,把每位学生都讲懂,学生活动很多,一会去讲台上讲,一会去黑板上画,那对于没有抽到的学生,出现什么问题,可能没有兼顾到,课堂上的动,是引导学生思维在动,而不是形式上的热闹。对于生活必需品、高档耐用品的分类没有给学生讨论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来判断哪些商品是生活必需品,哪些商品是高档耐用品,而是直接告知哪些商品属于生活必需品,哪些是高档耐用品,这种做法不是很恰当,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不是将学生的思维、思考的方式禁锢了,引到某个点上,让他打不开。教师要培养自己的教学风格,一节课承载不了太多东西,综上,我们也是站在一个较高高度提出要求,鼓励新老师们成长进步。

胡志平老师:感谢两位后浪给我们呈现了两堂还算不错的课,两堂课的共同点在于:一是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实际,例如用猪肉涨价、新能源汽车补贴退热做案例,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经济生活、分析经济生活、正确对待经济生活;二是都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龚老师这段时间确实比较忙,准备时间不足,但课堂上还是注重贯彻这个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会看、会画、会说。我们学校“真会”课堂有个传统,最后8分钟留给学生做知识复盘,复盘有多种方式,让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把这堂课所学的内容简单重复一遍,也可以让学生画思维导图,学生互交等等方式,在今天的课堂上,龚老师让学生们画了思维导图,但是没展示,也没体现让学生“会做题”,还是有点遗憾;三是充分挖掘教材,郭老师就注意挖掘了特殊情况下,买涨不买跌现象,这涉及消费心理、价格预期那一块的内容,在这个地方与需求法则连接起来,是一种创造,龚老师把点移动和线移动挖掘出来,讲到价格之外的因素引起的需求变动,学生在考试中经常选错、判断不出来,对学生来说这是个难点。我跟龚老师在讨论新能源汽车案例时,我谈到国家的补贴取消了之后,汽车的需求量减少,龚老师当时提出来一个问题,她说也不一定啊,随着环保意识增强,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不一定随着国家补贴取消而降低,这里就涉及到消费观念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这里我想说的是龚老师敢于在老教师面前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这种学术精神是很宝贵的。龚老师这个课堂只讲了价格变动的一方面,即价格上涨的情况,但价格下跌的情况没有讲到。我们不能把价格变动理解为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只是价格变动的一种情况,需求减少也只是需求变动的一种情况,一定要涉及两种情况,如果只讲一种情况容易误导学生。以新能源汽车补贴取消为例,补贴取消,新能源汽车销量踩刹车,体现了需求量减少,可以借这个例子反推,原来新能源汽车有补贴的情况下,汽车的需求量增加,这样就更全面一些,把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都涉及到。郭老师的课堂语言很凝练,但课堂的节奏稍快,学生的互动处理得可以,课堂上也具有一定的亲和力。

微信图片_20200916151339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