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四川省雅安中学! 现在是:2025年04月03日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网站 >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来源:本站 时间:2015-09-03 21:44:44 浏览次数:4001次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掌握1、文化的内涵及其形式。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4、文化对人影响(含积极的和消极的)的表现及其特点;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二、重难点: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3、文化对人影响(含积极的和消极的)的表现及其特点;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三、知识梳理:

1.文化的内涵及其形式。

内涵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即不是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如台风、地震等自然现象)。(文化与人类社会俱来,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有文化.
3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不能自发地转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念、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不能把文化仅仅等同于知识)。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是基础(提供物质条件,但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②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化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3.文化对人影响(含积极的和消极的)的表现及其特点;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1)来源: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 特点: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深远持久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注意区别二者的不同)

3)作用: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②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易混易错知识点

1、文化对社会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腐朽的、没落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重大的阻碍作用。

2、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会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但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因为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3、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不是有形的,强制的。处在一定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人的文化素养的形成过程,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的过程,只有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熏陶,才会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4、“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深远持久的影响”

“潜移默化”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过程、方式来看的。“深远持久”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结果、效果上说的。

5、“丰富精神世界”与“增强精神力量”

“丰富精神世界”只停留在主观领域,侧重于广度;而“增强精神力量”往往体现在人的具体行动中,化为人们行动的动力,侧重于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