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复习《文化生活》主干知识
文化生活在高考中的地位(一个选择4分+一个问答12分,合计16分)
提高一分 干掉千人哦
同志们可以按照以下主干归类:
文化作用(对人、对社会的作用)
文化发展(在交流传播、继承传统、创新中发展)
民族文化(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文化建设(现状、怎么办、树立自觉自信)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1. 文化的作用(对社会、对个人)
(1)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P9—P11)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消费、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⑤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013新教材观点)
⑥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⑦先进文化能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2)文化对人的作用: (P17—P21)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作用对我国的启示 (见笔记)
①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②加强中华文化的传播,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③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⑤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
3.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表现、特点、作用)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P13)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P13—P14)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P15—P16)
①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4)文化对人影响的作用: (P17—P21)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1. 尊重文化多样性(为什么、怎么办)
(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P31—P32)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能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2)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P32—P33)
①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②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P37)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提升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
②有利于文化的创新,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 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及对待态度
(1)特点: (P42)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2)作用: (P42)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传统文化涌动着人们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
③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④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P43)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落后、腐朽的东西,要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4.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P43—P44)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推,革故鼎新。
5. 文化创新(为什么、怎么办)
(1)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P48—P50)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P50、P51—P55)
①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革故鼎新,推陈出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积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④文化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
⑤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和生活中汲取营养。
⑥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的方向,要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⑦要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P65—P66)
①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②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积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和生活中汲取营养。
2.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含义、意义 ) (P70)
含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意义:①包容性能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3. 中华文化的作用 (P62、P70)
①中华文化对各族人民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②中华文化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困难、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
③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4.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 (P72)
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2)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P71)
②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P76)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P78—P79)
(3)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P81)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2013新教材观点)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 文化生活中出现的令人忧虑现象(为什么、怎么办)
(令人忧虑的现象见教材P87末段,不用背诵)
(1)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P87)
(2)如何克服令人忧虑的现象?
国家应: (P88、P93)
①国家对文化市场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奏响主旋律,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让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在人民大众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企业应:遵守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P97)
个人应: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P90)
2. 如何克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影响? (与上一问题相通)
国家应:
①对落后文化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P90)
②对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P91)
③国家对文化市场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P88)
④奏响主旋律,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让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在人民大众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⑤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P94)
企业应:遵守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P97)
个人应: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P90)
3.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13新教材内容)
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P97)
②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P98)
③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P99)
④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P100)
⑤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P102)
⑥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P105—P107)
⑦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P11)
⑧要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P37)
⑨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同时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P50、P51—P53)
⑩要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P80)
4. 如何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013新教材内容)
①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P99)
②经济决定文化,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P10)
③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P32)
④对待自己的民族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P55)
⑤对其他民族文化要有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P70)
⑥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P80)
5.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什么、怎么办)
(1)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013新教材P100)
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需要。
②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013新教材P101—P102、P104—P106)
①把培育“四有”公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②必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③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
④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⑤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6. 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2013新教材P105—P107、P108)
①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推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②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③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④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⑤要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引导人们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
7. 公民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P111—P112)
①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为此,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②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③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道德境界不断升华。
④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8. 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P113)
①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③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发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⑤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2013新教材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