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经济生活》复习资料(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价格
市场调节资源的机制(手段) 供求
市场配置资源 竞争
及时、准确、灵敏
市场调节的优点 推动科技、管理进步
生产率提高,资源有效利用
不能调节,调节不好: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自发性:秩序混乱
弊端 盲目性:经济波动
滞后性:资源浪费
市场经济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市场准入规则
市场秩序 依赖市场规则维护 市场竞争规则
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市场交易规则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治本之策)
市场参与者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宏观调控的含义
宏观调控 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原因 社会主义性质决定
公有制和共同富裕要求
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补充)
含义: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一般市场经济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特征 标志:公有制为主体
自身特点 目标:共同富裕
内在要求:强有力宏观调控
优越性
【注意】
1、关于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①严格实施市场规则。良好的市场秩序要靠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规定。
②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这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见第2个注意)
③法律的规范和引导。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④道德的规范和引导。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2、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1)为什么?
①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③坚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是企业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
④诚实守信是市场交易原则的重要内容。
(2)怎样做?
①国家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是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②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3、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
|
市场调节
|
宏观调控
|
区
别
|
调节手 段
|
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机制进行资源配置
|
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以行政手段为辅
|
优势
|
价格及时反映供求变化,市场信息灵敏,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生产效率高
|
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可以弥补市场的不足
|
局限性
|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在可以调节的领域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弊端
|
政府调节是一种主观行为,可能因为决策失误或过度的政府调节,破坏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
|
联 系
|
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节手段,两者缺一不可,绝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单一的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弊端,需要加强宏观调控;国家的宏观调控要在尊重市场、遵守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和宏观调控,都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
4、宏观调控三种手段的关系
|
含 义
|
手 段
|
联 系
|
经济手段
|
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
最常用的是财政政策(主要是财政、税收手段)和货币政策(主要是货币供应、利率、信贷),其次是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等
|
①三种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
法律手段
|
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
经济立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经济司法(检察院和法院)
|
行政手段
|
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手段
|
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直接快速
|
②经济、法律是主要手段,行政是辅助手段
|
全面小康社会
表现
总体小康 不足: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
内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全面小康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进入创新性国家行列
新要求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就业更加充分
收入分配差距缩小
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地位、必要性
第一要义:推动经济发展
科学发展观 核心立场:以人为本
(主题) 基本内涵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主线)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注意】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重要性: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措施: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2、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1)重要性: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2)措施:
①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②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③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重要性: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重要性: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
含义及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载体:跨国公司
实质: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
影响 积极影响: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国际分工水平提高,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消极影响:世界经济发展更不平衡,两极分化更严重
主要世界经济组织: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贸组织的原则: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其中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原则
对外开放
如何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注意】
1、如何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①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②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③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④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这是根本基点。
2、我国为什么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1)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2)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是我国实行对外开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只有在平等、竞争、开放的基础上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到互利共赢。
(3)贸易保护主义违背了组织原则:市场准入原则、非歧视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
(4)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是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要求。
3、我国应如何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1)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2)进一步完善涉外经济管理体制,善于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增强应对外贸争端的能力。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外贸竞争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4)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开拓发展空间。
(5)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外贸出口由数量增加为主向质量、效益提高为主转变,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6)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扩大消费,拉动国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