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四川省雅安中学! 现在是:2024年12月22日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网站 >

《短文两篇》导学案 骆蓉华

来源:初中语文组 时间:2013-09-20 19:16:00 浏览次数:4864次

27《短文两篇》导学案

 编者:骆蓉华       八年级备课组            201375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能记住“交辉、四时、歇、颓、竞跃、与(yù)、念、相与、但”等文言词语的意思。

3、了解古代“书”这一应用性文体。

二、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读准节奏,能借助注释理解文意。

2、能背诵并正确默写两篇课文。

3、能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提高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4、能理解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时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学习重点

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培养文言语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1、《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

2、《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学习方法】以诵读和背诵带动读、品、感、悟等教学各环节。

预习案      

教材助读】

1、 了解作家、作品

1、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谢中书,即谢徵(zhēng),字元度,陈郡阳夏(现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

2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

2、 了解写作背景

1)、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这类文章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2)、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被贬,谪居湖北黄州之时。

整体感知课文

1、明确学习目标

2、记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    )其奇者     相(     )     (     )      (       )

3、熟读课文,给下面的句子划停顿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④水中藻荇交横

⑤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 译读课文,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颓:       ;沉鳞: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与(yǔ              

②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yù                

③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翻译:                                                  

[结合旧知学习新知]:解释加点字

1)欣(        )起行。

    《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咏雪》: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孙权劝学》: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     )竹柏影也。

       《童趣》:盖一癞蛤蟆。

4(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

       《孙权劝学》: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口技》: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5) : (              )       (6)相与:(           )

7)翻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我的疑问:

课中案

第一课时(《答谢中书书》)

一、检查预习,解答疑问。

二、自主学习,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

2、结合注释翻译课文,理解文意。疑难处注上记号。

3、思考全文可分成几层,每层写了什么。文中从哪些角度写景的。(师点拨并板书)

4、能在反复朗诵及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5、用“我发现了文章的------美”的句式对课文作简单赏析。(师作点拨,形成板书)

三、深入研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示:结合文章直抒胸臆及议论性的语句来体会)

四、我的疑惑

第二课时(《记承天寺夜游》)

一、检查预习,解答疑问,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二、自主学习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  课文的第一、二句交待了哪些内容?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2)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提示:从原文中找出)

3) 夜游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可找原文的词或句)

4)文中写月色的句子是哪一句?写出了月色怎样的特点?

三、合作探究

1、作者月下抒怀的句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该如何理解?

 

2、深入探究“闲人”的内涵:(结合苏轼当时难得清闲的处境来理解:苏轼二十岁就中进士,名震朝野;三十八岁就担任密州太守,豪气冲云。由于“乌台诗案”,五年后不幸含冤入狱,后被贬官黄州,身居闲职。)

 3、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紧扣文中的人、事、景、感来体会)

4、你看到了有着怎样一种心境的苏轼?    

     

训练案

默写《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并完成下列练习。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一、 填空: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这是一篇            ,作者是         ,字     ,号             (朝代)     家,与其父      、其弟          并称       ,他们三人都属“唐宋八大家”之列,另外 五位是                                                        。

2、《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         ,号                    (朝代)人,有            (作品名),题目中的“书”即        ,是一种       文体,多          (内容)。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月色入(     )      无与为乐者(       )      相与步于中庭(        )  

竹柏影也(     )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      )  

五色交辉(        )      晓雾将(      )          夕日欲(       )

沉鳞竞跃(        )       未复有能其奇(        )(       )

三、写出五句描写月的诗句或词句(连续的两句)。

四、用原文句子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静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动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赞美之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作者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所见到景象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