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备课组 骆蓉华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预习导学:
积累与整合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可汗( )( ) 机杼( ) 军帖( ) 燕山( ) 鞍鞯( )( )
朔气( ) 金柝( ) 红妆( ) 胡骑( ) 傍地走( )啾啾( )百千强( ) 十二转( ) 云鬓( ) 阿姊( )戎机( ) 辔头( ) 鸣渐渐( ) 霍霍( )
2.找出并解释句中的通假字。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通( ),_______
3、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渐渐。
3)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4)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5)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男子的议论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探究
1.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2.说一说木兰是怎样一个人?
3.你对木兰从军一事是如何评价的?
知识链接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 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课堂学习: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
二、诵读诗歌,疏通文意,整体感悟
1、诗歌诵读:
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恰当停顿。
③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2、疏通文意,积累重要文言实词,把握诗歌大意。
1)个人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翻译。疑难处做记号。
2)四人小组交流,解决疑难。
3)师组织课堂抢答:(解释加线词语和翻译句子)
军帖 市鞍马 但闻 赴戎机 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百千强
不用尚书郎 出郭相扶将 迷离 扑朔 傍地走
译句: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4)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5)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整体感悟:
①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3段)
第二部分(第4段)
第三部分(5—6段)
第四部分(第7段) 结尾附文
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2、品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②第5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③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④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⑤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3、详略分析:
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明确:
从军缘由 ——( )写
出征前的准备 ——( )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 )写 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 )写 写英雄气慨
凯旋辞官 ——( )写
家人迎接 ——( )写
木兰改装 ——( )写
作用:
(在内容上)
(在结构上)
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
4、语言品味:
请同学们试着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感受其特点。
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学生发言交流
四、复述表演,走近木兰
学生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可片段),试着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复述故事指导: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人称上可用第三人称。
五、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2、拓展延伸:俗话说:妇女顶半边天。说说当代巾帼英雄有哪些?(中外皆可)
六、达标检测
1.选择对字词理解正确的项。
①策勋十二转( )A.次 B.回 C.转动
②赏赐百千强( )A.多 B.大 C.有余
③愿为市鞍马( )A.市场 B.买 C.集市
④愿驰千里足( )A.希望 B.愿意 C.能够
2.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3.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4.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
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比喻 对偶 反复 夸张 B.对偶 对偶 排比 对偶
C.借代 反复 排比 对偶 D.对偶 反复 对偶 比喻
6.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7.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8.阅读思考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少习射(少年时) B.市鞍马(买)
C.长而益精(更加) D.易男装(穿)
2)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皆次当行( ) 数( )建奇功
3)区别一词多义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因: )
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因: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②.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5)“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
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6)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