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四川省雅安中学! 现在是:2024年12月22日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网站 >

高考主观题题型及解题技巧

来源:高中历史组 时间:2013-08-13 14:24:20 浏览次数:5306次

第一种题型

问题设计:根据材料X,概括(归纳、指出)……现象(或特点、趋势等)。

【解决方法】看标点划分层次º标出关键词句º转化语言罗列答案

例:(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第40题)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 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

①官营手工业衰落(或受到冲击)。

|“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 明

②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或大量参与商品生产)。

|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

③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超过官营手工业。

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

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相依为命久已。”

④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

第二种题型

问题设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概括、归纳)……原因、意义。

【解决方法】研读问题,合所学º化简迁移,化腐朽为神奇

例:2011·山东文综·29)(35分)汉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设武汉钢铁厂的历史背景。(6分)

【思路】以武汉钢铁长建立时间为契机º武钢的建立属于一五计划重要成就º一五计划开展的背景和目的。

答案①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②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③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以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第三种题型

问题设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析)……的认识。

【解决方法】明确答题两步走,先述后评不能少º述变化述内容,评背景评影响               

例:(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三  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

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试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

——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10分)

【思路】  述:清末选拔官员“德”、“才”观的新变化  评:清末选拔官员“德”、“才”观新变化的原因或背景; 清末选拔官员“德”、“才”观新变化影响或意义

答案清末选拔官员“德”、“才”观的变化:①德和才都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强调学校在德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德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日常考察等方法养成。在官员选拔中更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

背景:①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冲击了旧有的选官制度。②清末“新政”的推动。③适应时代的需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对新式人才的需求)。

影响: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德才兼备的人才观。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③推动了中国文化教育与选官制度的近代化。 

第四种题型

问题设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

【解决方法】明确评价主题º积极(进步)消极(局限)

例:(2011·浙江文综·38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2)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

【思路】首先必须明确评价主题——顾炎武的思想主张,其次从进步与局限两方面去具体评价。

【答案】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进步性: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局限性:顾炎武的思想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

 第五种题型

问题设计:评材料中关于……的观点;或怎样认识材料中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决方法】提炼观点º表明态度º具体论证(史实+评论)

例:(2011·全国新课标卷·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思路】提炼观点+表明态度(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说明理由(结合所学找论据论证,史论结合),即观点+判断+论据

【答案一】

观点:认为西欧崛起主要由内因决定,肯定西欧文明是世界文明交往的中心。

赞成该观点。 

理由:①政治上,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制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奠定了基础。

②经济上,西欧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发源地,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商业革命为世界市场形成创造了条件,两次工业革命源于西欧,最终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确立了西欧对全世界经济、政治、军事的控制,促成了西欧文明的扩散。

③思想文化,古代哲学源于希腊,近现代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源于西欧,对促进亚非拉文明进步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④在国际关系领域,西欧崛起和与之相伴的殖民征服,将先进的文明传播到那里,进一步推动了亚非拉文明的发展。

所以西欧崛起主要源于内因,其它文明成就主要归功于西欧崛起的文明成就,西欧是世界文明交往的中心。但该观点不足在于没有认清世界文明的特点与交流特点。

【答案二】

观点:认为西欧崛起因素除了内因以外,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它文明的成就,肯定世界文明的成就是各种文明交融的结果。

赞成该观点。

理由:①历史上曾出现许多文明中心,如中国古代文明、印度文明等,它们都是各地区先进文明。西欧崛起受到外来文明的影响例如:中国文明的四大发明的影响,中国火药、罗盘针、印刷术、造纸术等传入欧洲后,对推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迈进起到重要作用。

②西欧崛起的自身因素发挥重要作用:如经济上资本主义兴起,新航路开辟的商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政治上奠定近现代民主政治的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制,文化思想上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国际关系中殖民扩张等均源于西欧,无疑对推动西欧崛起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也给其它地区文明带去了先进的因素。

③该观点站在全球史观的角度论述西欧崛起的原因和地位,相对客观。

 种题型

问题设计:论证料中关于……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解决方法】提炼观点º具体论证(史实+评论)

例:(2012年江苏历史,22)(13分)史家有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十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我所看见康氏的著作不过是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曾作深入的剖析。因此我的论  断不免有舛误的地方。例如我说:“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故其所号召者为假民权。托孔子以为变法之口实,故其所号召者为假维新。”多看他的著作,细研他的思想之后,我发现这个论断几乎与真相恰相反背。现在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改为“康氏以保皇为立宪之手段,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我现在的看法……可以说是遵行“过则勿惮改”的古训。

                                           ——萧公权《问学谏往录》

材料二:萧公权于1940年写作《中国政治思想史》时,亦不免认为康有为反对革命。……直到后来看到大批有关康氏的原始材料,才摆脱……(某种)史观的阴影,对康氏有新的认识,所谓“假民权”、“假维新”,原来都是真的。

                                              ——汪荣祖《康有为论》

材料三: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件事也许有某种意义: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9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