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四川省雅安中学! 现在是:2025年04月04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研工作

收获着,快乐着,幸福着

来源:教科处 时间:2013-12-17 15:30:01 浏览次数:4254次

20131125日,我荣幸地参加了骨干教师名校访学活动,接受了方略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我感谢学校领导和上海方略为我提供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以及帮助我提升素养、更新知识的老师和专家们。这次学习中,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从一场场精彩的讲座中,我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下面是我这次学习的具体心得体会:

    名家讲座—感受教育的真谛

    这次听了很多著名专家、教授的讲座,接触很多新的理念和好的教学方式。毛放教授的《关于中小学教育的教学改革趋势》、张治教授的《学校在窗外中国特级教师对美国学校的全景观察》、张治教授的《课程教学的精细化管理》、陈永明教授的《中国特色的数学习题教学五个流派》、张静涟教授的《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其中上海师大教授毛放的《关于中小学教育的教学改革趋势》中提到的基础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教学是生命对生命的一种互动”,让我思绪万千:

——呵护心灵,善待生命

如果我们的心是暖的,那么眼前出现的一切都会变得惬意和甜美——灿烂的阳光,晶莹的露珠、飘荡的白云…无论生活多么清苦、艰辛,我们都会感受到来自心底的快乐;而心若冷了,再炽热的烈火也无法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丝温暖,我们眼中也将充斥着无边的黑暗、冰封的雪谷、残花败柳般的凄凉。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可能强调了太多的学习,忽视了孩子的自然成长,忽略了孩子心灵的呵护。从而导致孩子生活常识匮乏,心灵脆弱。为此,我感悟:老师除了交给孩子知识,还要教会孩子生活,更要教会孩子懂得幸福。学生来学校是学习的,更是来生活的,也是来学会生活的。教学不是经济的工具,也不是政治的工具。我们需要遵循人成长的自然规律,随时站在一个学习者的角度去思考我们的教与学,把课程当作乐谱,把教学当作演奏。让教学生态奏响学校和谐的乐章。或许这样身边“学习就是考试”的这些现象会减少。

胡军老师谈到的备课中思考的问题,更是让我恍然大悟。针对我们轰轰烈烈的合作交流讨论式教学课堂中,“问题泛滥,合作流于形式”这一问题,我们是否在备课时思考过这些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需要学生独立解决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需要老师引导的问题,什么样的课需要合作交流,什么样的人适合一起交流,什么样的问题适合讨论解决。

这样的思考将是我今后备课中重点思考的方向,以此来提高课堂效率。

名校观摩 

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刘老师的一节复习课,让我耳目一新。 以“纠错的习题”为线索,复习了整个因式分解的解法、步骤。课堂中,组长们收集展示了需要纠错的习题,而其他学生则纠错讲评。最后,学生再总结升华。整个课堂组织能开能合,收放自如;学生语言干净利落,准确生动;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师生、生生互动良好。真正贯穿了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现代教育理念

他们每周纠错,每组纠错,每人矫正反馈,真正把纠错当作学习程序来抓,从而学生获取对知识的优化和掌握。

这些名校的参观、听课、评课与研讨活动,让我们见识了最新的理念与方法;与上海老师及全国各地老师沟通分享,促使我们不断去寻找构建高效课堂的道路。

访学活动已结束,我有思考,有收获,有快乐。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所学到得理论和方法不断融于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争做一个智慧型,博学型,幽默型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