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四川省雅安中学! 现在是:2024年04月19日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网站 >

《咬 文 嚼 字》集体备课案

来源:本站 时间:2014-03-14 18:58:41 浏览次数:4254次

《咬      字》集体备课案

         

教学目标:

  1. 理清全文的思路结构,理解文意。

  2. 分析作者关于咬文嚼字的实例,从而理解作者的观点。

  3. 通过文本研读,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尤其是在“炼字”方面的理解与运用。

  4. 培养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的谨严精神。

    教学重点:

  1. 把握文章的行文结构,理解文意。

  2. 归纳概括并分析文章所用材料,领会作者提出的“咬文嚼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的主张,明确“咬文嚼字”的真正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文本学习,进行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1. 导入1(故事导入)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之才,总想奚落他一番。传说,一日,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宰相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 匹马陷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与上联对得很工。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通,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十分尴尬。

     

    导入2(故事导入)

    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有位老学者住的巷子里常有人随地小便,于是他写了张不可随处小便的标语张贴出去;后来,这张标语被一个很仰慕老学者的人贴在了自家的大厅里,只不过把原标语中几个字的顺序换了一下,就成为一条警示语。请问,那条警示语是什么?(小处不可随便)

     

      导入3(诗歌导入)

    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

    苏东坡  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黄庭坚  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苏小妹  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惟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任选一种方式)

     

  2. 作家简介以及文体简介

    1、作家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文艺理论家,我国现代美学奠基人之一。先后就读于6所大学。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硕士学位。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职。他是一位国学根基深厚,西学素养圆润的博学大家。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

    2、文体介绍

    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

    随笔:散文的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字,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中国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皆用此名,五四以来,十分流行,一般以借景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短小活泼为特色。解放以后,它是我国报刊常用的一种文学体裁,和杂文很相似,常常把文学表现手法与政论结合起来,有很强的战斗性和感染力,是一种文艺性的短篇政论文。

    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

    (对于作者,文科班可以多作介绍,理科班了解基本信息即可。)

     

  3. 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自读,讨论)

(一) 阅读并思考:课文可划分为几部分?彼此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明确:1-5)强调咬文嚼字的实质是思想和情感的调整。

6-7)强调咬文嚼字务必要唯陈言之务去。

8)点明咬文嚼字的目的。

可以看出第一部分讲的是什么是咬文嚼字,第二部分写怎样才能做到咬文嚼字,第三部分写咬文嚼字的目的,三者之间有严密的逻辑顺序。

 

    1. 文章中作者提出了那些观点?其中中心论点是哪个?

      明确: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第三段)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第三段)——中心论点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第五段)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第八段)

       

  1. 解题(讨论)

  1. 咬文嚼字释义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1. 解题

    作者贬词褒用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那就是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1. 具体研讨课文内容(用问题引导,以自由讨论形式边讲边分析)

  1. 研习第一部分(分成三个层次)

    1.13段)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引入:请用酒、好、喝三个字看看最多能组成几句话,各句的意味有什么不同?

    回到文章,看事例:①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②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思考:“你这”真的“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①长辈对幼儿:你这小淘气!

         ②水牛赞(郭沫若)

           活也牺牲,死也牺牲,

           死活为了人民,你毫无怨艾。

           你这和平的象征,

           你这献身精神的大块,

           水牛,水牛,你最最可爱。

     

    2.(第4段)文字的增减,句子的意味不同。

    引入:看下面两句话的意味有什么区别?

    给我一支枪。

    给我一枪。

    回到文章:王若虚修改《史记》

    练习拓展一:请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词语,使下面的文字表现

    出特定的内容。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欢快的心情。

    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苦闷伤感的心情。

    示例:

    ①早晨,温暖的太阳发出金色的光芒,树上有几只可爱的鸟儿清脆地鸣叫着,树下清澈的流水欢快地流向远方。

    ②早晨,太阳发出凄清而冷寂的光芒,光秃秃的树上几只寂寞的鸟儿凄惶地鸣叫着,树下的流水在清冷的寒风中无言地流向远方。

     

    3.(第5段)文字不同,意境不同。

    文章事例: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不在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

    敲: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剥啄有声,打破岑寂,平添搅扰 。

    推:自掩自推,独往独来,自有一副胸襟气度;冷寂 ,无声。

    练习拓展二: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  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横线处用哪一字最好?

    A.  B.  C.  D.

     

  2. 研习第二部分(分成两个层次)

    1.(第6段)善于运用联想意义,意蕴丰富。

    思考:字的直指义与联想义有什么不同?

    直指义:词的基本义,是固定的,精确的。

    联想义:词的引申义,是游离的,不确定的。

    文章事例:“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清茶泡在泉水联想到明月照着泉水。联想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

    场景:夜晚,月影朦胧,在山间泉水旁,诗人和好友在那品茶、赏月,怡然自得。

     

    2.(第7段)误用: “套板反应”。

     

  3. 研习第三部分(第8段)

    结合全文及第8段,思考以下问题:

  1. 什么是咬文嚼字?

  2. 为什么要咬文嚼字?

  3. 怎样咬文嚼字?

  4. 咬文嚼字的目的是什么?

     

  1. 课文小结

    ppt展示结构思路图)

    本文提倡“咬文嚼字”,实质上是说,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辨别。致力于追求文学语言的准确美、简洁美、意蕴美、创新美。

     

  2.   课后拓展练习(依课堂进度,可以用作课后作业)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明确:“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