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下午,雅安中学教师李学军上完课走出教室,教学任务紧凑的她,脸上不见倦意,始终保持微笑,从容间透露出一份自信。
谈到教学,李学军打开了“话匣子”,从学生培养、班级建设到教学改革,她都能道出自己的见解。
被学生从“姐姐”叫到“李孃”,李学军已经在教坛辛勤耕耘了32年。她笑言,期待着自己被学生叫“婆婆”的那天。她说,和学生在一起,能收获快乐。
“如果从头再来,我还是会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无怨无悔。”李学军表示。
关爱学生 学生亲切称她“李孃”
“李孃好。”在校园里,学生们看到李学军,喜欢这样称呼她。
作为我市的一名教育专家,李学军和蔼,与学生亲近。学生们有烦心事了,第一个去找她倾诉;成绩下降了,愿意和她一起探讨原因。
从教以来,李学军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她说:“学生学习生活出现问题时,不能一味打压,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正面疏导为主。”
在她的化学课上,课堂氛围自由活跃。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随时举手发言。“课堂上,激发和保护同学的兴趣十分重要。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常常让学生萌发新的思维,令我惊喜不已。”
说到自己的学生,李学军眼里充满爱意。近几年,由于教学任务重,李学军患上了职业病——喉痛。偶尔,上课时声音沙哑不似平日洪亮,同学们看在眼里,上课前悄悄在讲台上放一盒润喉片,并附小纸条,让李学军保重身体。
每到节假日,远在外地的学生回雅总是第一时间来看她,手机短信里总是满满的祝福与关心。
每提及此,李学军总是感动不已。“看见学生成人成才,便是最大的满足。”
多年来,李学军教学成果显著,学生成绩年年名列全市前茅。每次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化学竞赛,都能取得优秀成绩。
不断探索 完成“高效课堂”建设
多年来,李学军从不安于现状,荣誉满墙的她,依旧在教育道路上不断探索。
2000年以前,李学军上课严谨、认真,每个知识点都教授到位,同学们也能接受。可是,慢慢地,李学军发现,很多知识点自己反复讲,学生们并不能够完全接受。那段时间,李学军遇到了自己教学生涯的瓶颈,第一次感觉到了疲倦。同年,李学军遇到课题改革培训,外出学习。在学习中,李学军茅塞顿开,下定决心转变教学思想和模式,由以往教学中自己“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
近年来,李学军从自己的班级到年级,再到全校,孜孜不倦地进行教学改革试验。从最初的不理解,到逐渐被接受,李学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努力,完成了“高效课堂”的建设。
“老师服务于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李学军说,“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
如今,课堂上的李学军,每堂课的授课时间不超过1/3,剩余的时间留给学生们。学生们不仅能完成教学任务,还能超前完成学习计划,最重要的是,同学们对学习始终保有热情。“不要低估学生,他们会不断地给你惊喜。”李学军感言。
采访中,李学军坦言,教师这份职业于自己是肩头一份重重的责任。“每个学生对我而言,可能是众多学生中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但却是每个家庭的百分之百。”不忘初心,扛起责任,勇敢前行,便是她所追求的目标。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卫柳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