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2014年7月14日第五版
http://www.yaan.gov.cn/htm/peperview.aspx?pdf=20140716140951068.pdf(点击阅读)
2014年高考放榜,雅安中学再一次刷新纪录:
理科全市前10名,雅安中学有6人,占60%,分列全市第1、2、5、7、8、9名;
理科全市前20名,雅安中学有12人,占60%;
理科全市前50名,雅安中学有26人,占52%;
文科全市前10名,雅安中学有4人,占40%,分列全市第4、7、8、9名。
全校高三年级参考871人,其中应届生596人,104人上重本线。
重本上线率增加!
二本上线率增加!
本科整体上线率增加!
全市理科状元、榜眼均花落雅中!
数据出炉,雅安中学“掌门人”程明脸上有了一丝笑容:“持续实现‘三增长’,雅中人逐梦之旅再添动力。生源结构偏弱,这个压力在心底一压就是三年。三年奋战,虽荆棘满布,但我们获得的却是披荆斩棘中最锋芒毕露而又得心应手的力量!”
得知成绩当晚,雅安中学高三年级绝大部分老师齐聚学校运动场。那一夜,烟花璀璨,照亮夜空,也照得雅中人心中透亮,照得雅安中学这一季更加流光溢彩。
同进雅中同圆梦
李元鹏,2014年全市高考理科第一名。
陈航,2014年全市高考理科第二名。
三年前,他们从荥经县走出来,齐聚雅安中学。前者是中考状元,后者全市排名100多名。三年后,他们同时入选雅安中学高三冲刺班,在高考中,两人以一分之差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名。
“庆幸高中三年在雅中度过,这三年,收获很多,从学习到个人成长,感谢我的学校、我的老师和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们!”性格迥然的两个人心怀同一种感恩,因为奋斗路上,圆梦途中,他们,从不孤单。
幸在雅中
青春,总与某些字眼如影相随,例如梦想,奋斗亦或成长。若干年后,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岁月,雅安中学无疑是李元鹏和陈航青春起航的首站。这里,曾留下他们与命运抗争的泪水与欢笑,也曾见证他们对成长的感悟与感恩。在这里,梦想起航;在这里,梦想绽放。一路走来,始终不离不弃的是学校的关心,师长的鼓励,社会爱心人士的关爱。
对于李元鹏和陈航来说,学在雅中是幸运的。
2011年,我市首次由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市财政每年安排“两个行动计划”,雄厚资金源源不断注入教育界,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脚踏实地、卧薪尝胆,厚积薄发,雅安教育,在思变。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教育求解突破浪潮中,雅安中学领跑前行。2012年,雅安中学面对全市公开自主招考,广纳贤才,并实施针对性教学。李元鹏和陈航,就是在这这样的背景下,从荥经山沟里走出,与雅中一起,共同迈出复兴之步。
“刚进雅中时,他们甚至没有补课的概念。”两人的优异禀赋迅速得到学校赏识,但基础薄弱的现状不容忽视,而这也是大部分入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经学校和年级任课老师多次讨论,加压,打牢基础功成为共识。事实证明,这在今年的高考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谈及高考经验时,李元鹏提到的首条就是“基础要扎实”,并一再强调在这一点上,老师给了自己很大帮助。
乐在雅中
学习如登山,登山必有难,而难中也有乐。学在雅中,是快乐的。
“快乐学习法”是雅安中学高2011级年级主任石增建老师一贯坚持的理念,“沉闷枯燥的‘填鸭式’教学只会让学生反感,要帮助学生正确定位自我,有的放矢”。操场、篮球场成为学生的第二活力场所。跑步、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雅中学子在运动中释放学习的压力,同时拥有更健康的体魄备战高考。于最朴素的教学原理中寻求突破之道,雅中人将因材施教四个字发挥到极致。针对李元鹏和陈航这样的优生,为了使其发挥最佳状态,“二诊”之后,雅安中学高考冲刺班应运而生。
冲刺是个什么概念?
在李元鹏和陈航眼里,就是不断自主总结+密集模拟考试。而这对于他俩来说,“并不紧张”。李元鹏依然有时间看杂志,陈航继续“我行我素”地看《水浒传》、写小说、玩儿篮球。高中生涯,与他们而言,从来就不是枯燥地与题为伴。针对性教学为他们提供了自由发挥的舞台,也在更大程度上挖掘了他们的潜力,使他们的人生更加丰富与多彩。
感恩雅中
学在雅中,更是幸福的。
人生没有绝对完美。家境再贫寒,也不能阻止学子前行,反而更能磨砺其强大的内心,更何况这一路还有一双双大手在扶持,它们来自怀揣殷殷期盼的老师,来自富有爱心的社会各界人士。“更多的时候,我们的努力是来自他们的鼓舞!”几乎所有受助者都有这样的感慨。作为李元鹏和陈航的语文老师,陈雪梅是这样说的,“面对学生的优秀与自强不息,你不忍放弃,只想让他走得更远,更自信。”在学校的关心和帮助下,高中三年,李元鹏和陈航始终得到社会爱心人士资助。高考前夕,一直资助两人的刘敏甚至专程从成都为两人送来“战袍”,“我希望红色能给他们带来幸运”,刘敏说。
母亲,这个世界上最温暖的称谓,李元鹏和陈航将其送给了冲刺班的班主任李学军老师。在他们眼里,李学军就像自己的妈妈,对学习严格要求,在生活上却关怀备至。
“陈航,你早上要记得喝牛奶!”
“李元鹏,要加强锻炼身体!”
高考前那段时间,李学军对爱徒的一声声叮嘱,宛如在面对自己的孩子。
幸者,如李元鹏与陈航者,搭乘上雅安中学这艘巨航,他们的热情不曾熄灭,梦想不曾坠落。这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三年,他们从最单纯的“考大学, 摆脱贫寒”梦到认识到“做人当志存高远,高考只是人生一场测验”,成长于他们,不再仅仅是成才,更关乎成人。正如陈雪梅老师考前的无数次激励:“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青春,必须绽放!高考,当为荣誉而战!”
梦想,与雅中为伴,飞翔将更高更远;青春,与雅中为伍,绽放必更美更灿烂!
共绘蓝图共发展
拼团队 拼谋划
“李老师,哪天你们这届毕业班跟我们高二年级老师做个经验交流会哇?”
7月1日,雅安中学高三年级励志班班主任李学军意外接到本校高二年级年级主任电话,对方主动邀请2011级高三年级老师就分层教学等问题做经验交流。
高考结束而逐梦不止。
雅中,当随雅中教育的崛起而焕发新彩。雅中老师,当为雅中崛起而凝神聚力。
无疑,2014届高考为雅中全校注入了强心剂,全校备受振奋,各年级都在思索:我的亮点在哪里?我的出路在哪里?我的突破口又在哪里?
“5+1等于6,5-1很可能就等于零,高考六科,哪一科老师‘扯拐’都不行!”作为班主任,这是李学军常挂在嘴边的话,高考结束,成绩放榜,她为雅安中学高三团队而自豪,“我们这个团队很给力!”
拼努力 拼信心
给力源于压力。2011年7月21日,已经是雅安中学面向全市招录高中新生的最后一天,而全校仅招到460余人,而当年计划招生600人。“连人数都没招够,遑论生源质量?”看着这个招生人数,新接任校长职位的程明眉头紧锁,难言苦衷。组建的教师团队也是难振信心。
那一年,正是雅安提出重振教育的第二年,党政机关和教育部门投入大量资金,搭建平台,雅安教育蓄势待发。
难!却不得不迎难而上!
仔细分析学生入口成绩,明确全年级不同类型班级进一步明确各自任务及突破方向,建立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高考目标管理责任制;全年级各学科备课组进一步明确学科教学任务与目标,建立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学科高考目标管理责任制。而在学校层面,雅安中学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年级负责制的实施更是为这种变革注入了持久的生命力和强大推动力。
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发挥最佳状态,让中等生实现高分,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有效提升成绩,这是分类教学的目标。在分类教学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分层教学,解决优生与尖子生及踏线生的培养提高问题。分类教学和分层教学要求对学生逐一分析定位,了解学生优劣势和潜力,这无疑加大了老师的工作强度。备课、上课、分析考试数据、分析学生潜力、补课……每周召开班情分析会,不定时组织教学研讨会,对于有弱科问题的学生,还按单科成绩分班,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补漏补差。
如此紧张的节奏前所未有,到“二诊”结束组建冲刺班后更是达到顶峰。“连上课都变成了见缝插针,都不知道那段时间怎么过来的。”回想起高考前几个月,李学军、陈雪梅、郑永富等多名老师都有如此的慨叹。一天站五六堂课,脚肿还是小事,像严露这样身体纤弱的老师,上课晕倒已经不止发生过一次。但这个第一个接手高三年级的年轻老师从未言退:“学校让我接手高三,这是对我的信任,那么多老教师都顶得住压力,我不能辜负了信任!”
拼勇气 拼爱心
一声师长,既是老师,又是长辈。既要传道授业,还要育才育人。
“我很感谢郑永富老师,没有他的耐心,就没有我的今天。”雅安中学高三年级学生张建曾经是个调皮的学生,贪玩好耍,是班里有名的“话唠”,只要上课就坐不住,不仅自己不学,还要影响旁人。“郑老师包容我但不放弃我,到高三我突然就醒悟了,觉得该好好学习,为自己负责”。张建的转变郑永富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只是默默地和其他老师沟通,帮其补差。高考,张建以585分突破重本线,报考了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个班53个人,36个人上重本线。这样的传奇在马泰彬老师的班上上演。“高一开班时计划64个人,结果只有46个人报到,说实话,我当时心里是有情绪的,但我要让这46个人知道,选我的班没错!”这个以强势风格闻名学生当中的老师在高三时接手励志班,任班主任,在学业上继续推行其“强硬”手腕,私底下却与学生打成一片。“马哥多强悍啊,我们班一半的人都上了重本!”孟奕玲,这个从成都七中转学回雅中的女孩以622分的高分为自己的高中划上完美休止符号。在她眼里,雅中老师与自己在成都的老师一样优秀。
“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见证并推动了雅安中学的崛起,为此,我们自豪!”这,就是新一代雅中老师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