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一周的访学活动在忙碌和充实中结束了,但内心的激动却久久回响,思绪万千。
11月24日,我们满怀期待来到了上海,当天晚上便去参观了上海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初步感受了这座国际化都市的城市和文化魅力。
25日,我们听了两场关于教育的报告,方知自己对“教育”的理解甚是肤浅。从小在“素质教育”的熏陶下长大,却从未享受过“素质”带给我以及身边的朋友的快乐。上海第二次教改已经有10多个年头,与教授们分享着他们对“以人为本”教育的摸索,感受着他们教改的成功,担忧着期盼着家乡教育的现在和未来,思考着自己离优秀教师的距离。其中最大一个感受就是四川的教育和上海相差太远,我们的教育大多停在学校教育,课堂教育,什么时候才能渗透到社会教育呢?他们从小就开始树立以能力为培养目标的理念,分数重要,但不是衡量学生学习好坏,地方教育好坏的唯一标杆。只有让学生理解到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一个合格,优秀的社会人,而不是为了战胜高考,迈入大学甚至更高学府,他们学习的原动力才会源源不绝。反观家乡,学生,父母,亲戚朋友给孩子们灌输的更多的是什么:——分数!这样的耳提面命是难以承受的硬伤。
26到28日,一行人分别参观了格致中学,进才中学,同济附中三所学校的物理课堂教学和教研组活动。印象最深之处莫过于学校及老师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他们开设了普通物理实验等高校开设的课程供有兴趣的学生选学和各种趣味实验供所有学生发展特长。实验楼可谓壮观,实验室都分为不同级别,还设有实验长廊等专门的实验场地,还有展示学生智慧的实验展台,令我们目不暇接,赞不绝口。各类DIS(传感器)装置已经在课堂普及,学生都能在指导下熟练操作,单凭这点便是我们望尘莫及的。如何加大实验投入,让学生从分数回归应用,发明是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这不正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标——改造社会吗?三天内我们总共听了6节课。每堂课都有老师课前精心准备的实验,不乏很多原创实验,教学活动也全是以实验为基础和载体展开,全体学生都积极动脑动手,完全成为课堂主体。这些想想都是我们平时教学设计考虑得头头是道但很难放诸课堂的——因为我们太执着于分数而,本着会解题才是王道的思想,打着素质教育的口号却干着应试教育的勾当。
我们自然也怀疑:难道上海就没有升学压力?——有!他们比我们压力更大,只不过他们是在思考,探究中学习,特别是对于物理这门实验学科。学生的成长,快得让我们咂舌!哪怕上海的教育机构教育工作者,每一位教师已经在黑暗中摸爬滚打10余年,现在看来,他们是非常成功的!而我们呢?何时能正式迈开第一步,得到社会的认可,形成“人文教育“的共识?这一天,还很遥远,而且需要每一位教育同行的努力。
穿梭在三个学校的各个角落,学生的一举一动都让我们赞不绝口,课堂上的积极主动,课间安静的情绪调节,校园里每一位学生每一句真诚的“老师好“都让我们沉醉在这片教育沃土带来的甘霖之下。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教育。每一位雅安人,朝着这方向,前行!